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六十二章 出谋划策 (第1/2页)
一旦认了主从,进入谋士状态,林安博精气神立刻不同,颇有几分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的味道。 张南发现,他还是有些小看这年代的读书人了,这批人每日里研究着四书五经,先贤思想,向往着治国齐家,牧养一方;更是时时刻刻在揣摸人心,脑瓜子的确是好使得很。 这是一个把书读活了,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年代,而林安博显然就是其中佼佼者。 跟现代社会的那些读书人比起来,或许在见识上有很大差距,在思维深度上却是一点也不差,甚至犹有过之。 “东家祖上传承天波扬府,如今虽是人丁不旺,但名望却一点也不低。林某游学期间,就听过不下三个版本的杨家英雄话本,但凡说起杨家往事,谁不说一声忠烈满门,如此声名,不用实在太过可惜了。” “的确如此。”张南眼睛一亮。 他一直以来都没有太过在意自己的隐性身份,现在想起来,自己的确是身在此山中,不识真面目。 这个时代,人人讲究忠君爱国,忠字当头,孝义为先。 你跟别人说民主,说自由,信不信别人当场就喷你一口浓痰。 所有人都在无条件的服从朝堂,忠诚皇帝,就算是叫他们去死,也不怎么懂得反抗。 一切苦难当头,委屈不公,都认为是自己命不好,是有奸贼当道,不可能是皇帝不好。 即使皇帝亲自下令杀他们全家,也会当做雷霆雨露皆是君恩,引颈受死得了,并没有太多怨言。 所以,在这种褒奖愚忠,宣扬愚忠的年头,有着一个忠义名声,那是千金万金都买不到的利好。 林安博又道:“还有,最奇妙的是,岳元帅打出的迎回二帝口号,东家你也能打,甚至更加名正言顺,还不用在乎如今的朝廷……” 说到最后一句话,林安博的神情有些不自然,声音变小了许多。 这话意思,张南也听明白了。 迎回二帝迎的是谁? 就是徽、钦二帝。 姑且不论这两个皇帝治国如何,是不是明君,但他们代表的是故国。 是正统。 杨家将活跃的时代,效忠的也是那个大宋。 甚至北地中原所有百姓认可的其实还是这两个皇帝。 而如今的南宋皇帝赵构呢,只是一个逃亡过江偏居一隅的儿皇帝,根本就不是第一继承人。 说白了,尊他为帝其实只是不得已而为之。 前些年,赵构还哭着喊着要迎回父兄,要报仇、要雪耻,近些年来,他已经不再喊口号了。 只是一个劲的想要与金国求和,想要安安心心的过自己的好日子,完全不记得还在金国苦寒之地受苦受难的皇室成员,包括他的那个皇帝父亲,皇帝哥哥,也不想再听人提起。 这种做法,真的很令人心寒,有些仁人志士是不太想要效忠于他的。 这也是岳飞喊出“迎回二帝、恢复河山”能蛊惑许多人的原因所在。 宋室江山人心还在。 金兵虽然占领了北地大部分土地,实际统治了宋朝数百万百姓,终究还是控制不了人心。 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 就算暂时性的虚于委蛇,屈服了下去。 但夜深人静的时候,那些遗老遗少,谁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