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源歌隐_鸿门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鸿门 (第3/3页)

忙道:“这是沛公的参乘樊哙。”
  项羽看了一眼刘季,刘季连忙站了起来拱手道:“樊哙性子直,不懂礼数,还望大将军勿怪。”
  项羽自己的性子就比较直,所以也喜欢性子直的人,尤其是看到樊哙身材高大壮硕,一看就是勇武之人,于是便下意识地赞了声壮士,又让人“赏他一杯酒。”
  旁边伺候的仆从故意取了一个最大的杯子倒了一杯酒递给樊哙,樊哙接过去单膝跪地拜谢,然后站了起来一饮而尽。
  项羽见他喝的豪爽,便说:“赏他一只猪前腿。”
  那仆从又故意给了他一只还没煮熟的猪前腿。
  樊哙就将手里的盾牌扣在地上,将猪前腿放在盾牌上,然后用剑切着吃。
  等他吃完,项羽眼中露出感兴趣的神色,又问道:“壮士,还能喝酒吗?”
  樊哙瞪着眼睛按照张良教给他的话道:“我连死都不怕,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?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,杀人惟恐不能杀尽,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,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。怀王曾和诸将约定:‘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为关中王。’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,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,封闭了宫室,军队退回到霸上,等待大将军到来。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,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。这样劳苦功高,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,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,想杀有功的人,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。我以为大将军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。”
  项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参乘居然也敢如此顶撞于他,偏偏又觉得他说的很对,如果不是觉得委屈,又怎么会如此愤怒,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回答,只好让他坐下。
  樊哙就挨着张良坐下。
  酒宴继续,当然,项庄的助兴节目已经被打断,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了。
  坐了一会儿,刘季借口去上厕所,乘机把樊哙叫了出去,张良见了,也跟了出去。
  樊哙让刘季快走,刘季说:“现在出来,还没有告辞,怎么办?”
  樊哙说:“做大事不拘小节,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,如今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,还告辞干什么呢?”
  刘季听了,决定就此离去,然后让张良留下来道歉。
  张良说:“我如今是韩国司徒,于沛公也好,大将军也好,都算是客。沛公只管回营,我会想办法向项羽解释的。”
  刘季抓着张良的胳膊,郑重道:“拜托子房了。”
  张良道:“沛公不必多言。”
  想了想问道:“沛公来的时候带了什么东西没有?”
  刘季道:“我带了一双玉璧,想送给项羽,还有一双玉斗,想送给范增那个老家伙,可是现在他们肯定很生气,想要杀我,我不敢亲自去送,不如子房替我送上吧,希望能够躲过这一劫。”
  张良说:“好。”
  取了玉璧和玉斗,让他赶紧离开。
  鸿门距离霸上相距有四十里,不过如果抄小路的话,只有二十里左右,于是刘季就骑着马抄小路返回霸上。
  樊哙、夏候婴等四人则是步行,至于其他人,自然顾不上了,不过他们都是一些小兵儿,就算项羽再怎么发怒,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。
  帷帐中,项羽正在和范增争论。
  项羽怪范增不该让项庄打着舞剑的晃子想要刺杀刘季,他认为刘季的态度恭敬,做事也没有出格的地方,而且还立下了大功,如果就这么死在这里,传出去后必定会有损他在诸候中的名声。
  范增认为刘季面憨心狡,如果不乘着现在有机会杀了他,以后再想杀他就难了。
  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,旁边还有个项伯在给刘季帮腔,于是就争了起来。
  争了一会儿后,项羽忽然发现刘季出去的时间有些久了,就连张良、和那个参乘樊哙都不见了,于是就叫都慰陈平去找刘季。
  陈平自然是找不到刘季了,不过他见到了张良,就问张良沛公哪里去了。
  陈平也是个美男子,长的高大健美。
  这个人张良也注意过,原因当然是林依依曾经提起过他的名字,所以暗中打听过他,知道这个人也是个有本事的人,不过好像名声不太好。
  张良听到陈平说项羽在找沛公,便带着玉璧和玉斗返回帷帐向项羽道歉道:“沛公不胜酒力,因不能当面告辞,让我送上玉壁一双敬献给大将军,送上玉斗一双,敬献给范先生。”
  项羽问:“沛公现在在哪里?”
  张良说:“听说将军有意要责备他,已经独自离开返回军营了。”
  项羽心想,肯定是因为项庄舞剑的事让他害怕了,心里更觉得刘季不敢背叛自己,于是就收下了玉璧。
  等到张良离去,范增拿起送给他的玉斗丢到地上,一剑敲碎叹息道:“唉,竖子不足与谋!将来夺取大将军天下的,必定是刘季,我们都会变成他的俘虏啊。”
  项羽听到范增这样说,心中更加不快,但是又敬重他年长,不好和他计较,只好拂袖而去。
  这一切却全被陈平看到了,他什么也没说,不过心里也认为范增说的对,与刘季相比,项羽现在虽然实力更强,但却刚愎自用,听不进劝谏不是成大事之人,反倒是那位沛公,能曲能伸,而且能够让张良、樊哙那样的人为他出生入死,以后说不定真的能够取得天下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